English

空头主编满天飞

1999-12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王曾瑜 我有话说

近日有幸拜读《中华读书报》1999年9月1日王春瑜先生《何必登上你的贼船——煞风景的考证之一》,揭露了剽窃风之持续升温,感慨系之。近年来,在社会上,以至学术界,各种歪风邪气之所以可悲和可怕,正在于其成风成气。孔子说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如果发展到不德不孤,必有邻,做了缺德事没有愧于见人之感,相反,把脸一抹,照旧是道貌岸然的“君子”,在很多人中间没有孤立感,反正是大哥不会笑二哥,脸上麻子一样多,不但有人为之开脱,更有人为之捧场,这就难治了。

这里想谈一件得罪人更多的事,就是空头主编热。记得80年代,偶而与四川贾大泉、张邦炜两先生谈天,听到了他们对学术界“新风”的八字概括,叫做“由学入官,以官养学”。所谓“官”,这里主要还是指在学术界当个领导,譬如所长、院长、校长之类。他们既然没有足够时间从事学问,又必须维持当官者的体面,因为事实上有一种逻辑,有权就有学问或学问高明,没权就没有学问或学问低下。于是就只能在“养”字上挖空心思,有的设法在别人的成果上署名在前,有的叫别人为自己代笔,有的当空头主编,如此之类,不一而足。不少官有一种心态,就是自己既然成为一个单位之尊长,对实惠就有优先权,别人就有义务奉承自己,为自己效力。这是他们难以启齿的天经地义。

八、九十年代以来,空头主编热持续升温,不少名流倒不一定有官衔,却也投身到那股热潮之中。利用自己的一点知名度去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,再用他人的劳动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,名利双收,何乐不为,于是竞相仿效,蜂拥而上,形成学术界一股强劲的歪风。有的空头主编言必称马列,而对他人学术劳动的剥削,甚至超过资本家剥削工人。社会确实造就了一批学术活动家,他们热衷于名利,陶醉于风光体面的各种活动,而淡泊于研究。有的还层层盘剥,大主编之下又有分卷主编,形成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的状况。牛顿说,他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,而不少中国名流和学官的嗜好,却是踩在别人的背上。在空头主编满天飞的情势下,一套套卷帙大得吓人的著作和丛书问世了,众人出力,一人成名得利,主编们其实根本没有足够的学力、精力和时间,真正对全书的质量负责。粗制滥造的作品不难得到好的书评广告,有知名度的人当主编,就更难得到中肯的批评。主编既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名誉和地位、本小利厚、甚至不劳而获的象征,抢不到此头衔的某些人也就不免眼红心热,渴望着过一下主编瘾,他们又成了空头主编群的后备队。十年的媳妇好不容易熬成婆,当了婆自然也会设计虐待新媳妇。

其实,中华学术界的前辈学者并非没有流传好的学风。已故的顾颉刚先生热心于扶助和奖掖后辈,就是非常出名的。很多前辈学者也是这么做的。如张政火良先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,为后学者铺路,而从不要求别人有任何回报。他们是后辈的光辉楷模。我们这一代人,因为客观的环境,治学先天不足,后天失调,在学问上与前辈优秀学者存在着明显的、无法弥补的差距,本是无须争辩的客观事实。厚待其他学者,特别是后辈,就尤其必要。自己学力不足,对后辈学者的助力本来就十分有限。后辈学者能够超过自己,这是大好事,应当举双手欢迎,更不应踩在他们背上,把他们当作剥削对象。

依我个人之见,凡是个人无法承担的集体以至大型课题,可以不设主编的,尽量不设主编,而设置主编,就不能当空头主编。主编不但必须有足够的学力,而且须要负总责,认真投入最大的劳动量,才足以保证整个课题的质量。

众怒难犯,这篇短文当然是犯了众怒,但也没有什么了不得。难道缺德的行为,就不应当放在良心的审判台上,接受一点口诛笔伐?好样的,自己写,别拿他人的辛苦劳动成果当垫脚石!心安理得否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